您好,欢迎来到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红棕象甲的生活习性

时间:2023-05-10 09:47:43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又名锈色棕榈象甲、亚洲棕榈象甲、印度红棕象甲,为鞘翅目象虫科隐颏象亚科棕榈象属。
       红棕象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浙江、西藏、上海、江西、台湾和香港,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伊拉克、沙特、阿联酋、阿曼、伊朗、埃及、西班牙、巴基斯坦、巴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约旦、科威特、文莱、卡塔尔、老挝、孟加拉国等国家。
       我国已记载红棕象甲的寄主植物有26种,包括椰子、油棕、槟榔、桄榔、糖棕、马尼拉椰子、鱼尾葵、贝叶棕、越南蒲葵、中国蒲葵、大叶蒲葵、西谷椰子、加纳利海枣、美丽针葵、刺葵、银海枣、散尾葵、大王棕、棕榈、华盛顿棕、台湾海枣、假槟榔、酒瓶椰子、三角椰子、霸王榈,以及禾本科的甘蔗。
       红棕象甲幼虫和成虫都能为害,尤以幼虫所造成的损失较大。幼虫钻蛀树干取食茎干疏导组织,导致树干成空壳,风吹易折断。为害心叶和生长点时,可使植株死亡。为害幼龄椰树时,通常从树冠、受伤部位或裂缝侵入树体,也可从根部侵入,受害部位能看到侵入孔洞或黑色黏稠液体渗出。而从树冠部位为害时,早期不易发现,但生长点已被蛀食,严重者被蛀空,心叶部位易折断。为害初期,为害状不明显,使用声音探测仪监测能听到害虫在树干内活动的声音。为害后期,心叶干枯,叶片基部枯死,叶柄处能看到侵入的孔洞,蛀孔口处有树干纤维碎屑或黏液。为害严重的植株明显可以闻到酒精发酵的气味,此时植株已难以挽救。椰子等棕榈成林时间较长,一旦死亡,损失惨重。
       红棕象甲近年来在我国南方迅速蔓延,是我国严重为害棕榈植物的高危性检疫害虫,具有严重的潜在经济危害性。据资料记载,每年我国口岸检疫部门都多次截获到红棕象甲。红棕象甲是典型的南方害虫,20世纪90年代后,在我国才开始受到重视。随着棕榈植物的引种及贸易活动的展开,红棕象甲在我国的为害范围逐渐扩大。2002年和2003年相继在广西和贵州引进的加拿利海枣树上发现红棕象甲为害。2005年在上海松江和江苏柳州再次发现红棕象甲为害,广州部分棕榈苗圃受害率几乎达100%。2007年首次侵 入浙江,在丽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8年杭州、温州发现21棵加拿利海枣被毁灭性棕榈科植物害虫红棕象甲为害致死,同年在福建宁德、厦门首次发现红棕象甲为害。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19〜34mm,宽为8〜15mm,胸厚为5〜10mm,喙长为6〜13mm。身体红褐色,光亮或暗。体壁坚硬。喙和头部的长度约为体长的1/3。口器咀嚼式,着生于喙前端。前胸前缘小,向后逐渐扩大,略呈椭圆形,前胸背板具两排黑斑,前排2〜7个,中间1个较大,两侧较小,后排3个均较大,或无斑点。鞘翅短,边缘(尤其侧缘和基缘)和接缝黑色,有时鞘翅全部暗黑褐色。身体腹面黑红相间,腹部末端外露;各足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黑色,各足跗节黑褐色。触角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 成虫头部的延伸部分为喙,喙圆柱形,喙近基部中央向端部具1条中纵脊;雄虫喙的表面较为粗糙,纵脊两侧各有1列瘤,喙的背面近端部起1/2长外覆有1丛短的褐色毛;雌虫喙的表面光滑无毛,且较细并弯曲。锤状触角,生于喙近基两侧。柄节棒状,直且较长;索节共6节,长为柄节的70%〜80%,第一节倒梨状,长约为宽的1.5倍,第二节倒卵状,长约为宽的1.1倍,第三、四、五节近等长,扁球状,第六节甚宽短,长为宽的50%〜60%;棒节为斧状,长为宽的60%〜80%,基半部光滑,端半部密布绵毛。 成虫前足基节间距狭,中足基节间距宽,后足基节间距甚宽;各足腿节短棒状,侧扁,光滑,刻点细小,腹面密布橙黄色鬃毛;各足胫节近直,侧扁,光滑,刻点细小,腹面内外两侧均具1列橙黄色鬃毛,内侧1列尤长,胫节端钩发达,基部下缘两侧各具1簇长刚毛,前足胫节端部外缘具2枚齿,中、后足胫节端部外缘不具齿。雌虫各足(尤其是前足)腿节和胫节腹面鬃毛比雄虫短而稀疏。一般鞘翅目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只有阳茎和阳茎基,阳茎套在环状的阳茎基内,两者以膜质相连。红棕象甲的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结构与此相似,符合象甲科昆虫外生殖器的具环式构造。由阳茎基、阳茎组成外生殖器。阳茎基V形,套住阳茎,由节间膜相连。阳茎基顶部在中央凹入,靠前缘两侧具刚毛,靠后缘两侧中央骨化程度较低,略透明。阳茎有两根细长的阳茎内骨。中茎勺状,弧形弯曲,基部略透明,端部鸭舌状。一般鞘翅目昆虫的雌性外生殖器没有由附肢特化的产卵瓣,只是由于腹末端几节变细,平时套在体内,产卵时伸出,称为伪产卵器。所以,红棕象甲的雌性外生殖器结构比较简单,由产卵器鞘、产卵器组成。产卵器鞘整体锥形,端部靠前两侧具刚毛,靠后缘两侧中央骨化程度较低,略透明。产卵器为一外壁骨化的产卵管,端部有刺突。产卵器和产卵器鞘由膜连接起来。雄虫内生殖器官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等部分组成。每侧的睾丸由两个独立的睾丸管组成,睾丸管圆形,乳白色,中央凹陷,睾丸管之间有输出管相连,进而汇入下方共同的输精管。输精管中后部在成虫发育成熟后,膨大而呈乳白色,为贮精囊。附腺每侧各1条,细长而弯曲,与输精管一同汇入射精管。射精管略粗于输精管。雌虫内生殖器官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等部分组成。每侧的卵巢由两条卵巢管构成,每条卵巢管下端卵粒大而饱满,向上逐渐减小。卵巢管基部以卵巢管萼与侧输卵管相连,卵巢管萼乳白色,膨大。卵巢管萼下方是侧输卵管,两条侧输卵管汇入中输卵管,向下连接生殖腔。中输卵管背面是受精囊,连接着受精囊腺。
       卵:乳白色,具光泽,长卵圆形,光滑无刻点,两端略窄。卵期3〜4d。刚产的卵晶莹剔透,第二天没什么变化,第三天略膨大,两端略透明,后又逐渐缩小至原先水平,孵化前卵前端有1暗红色斑,平均大小为2.36mm×0.93mm。
       幼虫:体表柔软,皱褶,无足,气门椭圆形,8对。头部发达,突岀,具刚毛。腹部末端扁平,略凹陷,周缘具刚毛。初龄幼虫体乳白色,比卵略细长。老龄幼虫体黄白至黄褐色,略透明,可见体内1条黑色线位于背中线位置。头部坚硬,蜕裂线Y形,两边分别具黄色斜纹。体大于头部,纺锤形,可长达50mm。
       蛹、茧:蛹为离蛹,长为20〜38mm,宽为9〜16mm,长椭圆形,初为乳白色,后呈褐色。前胸背板中央具1条乳白色纵线,周缘具小刻点,粗糙。喙长达前足胫节,触角长达前足腿节,翅长达后足胫节。触角及复眼突岀,小盾片明显。蛹外被1束寄主植物纤维构成的长椭圆形茧。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
三、生活习性
       红棕象甲的交配行为整日可见,但在暗光周期开始0.5h左右会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交配前,一般可见雄虫比较活跃,主动寻找雌虫。雄虫一般趁雌虫取食或停留时爬上雌虫背面,通过前足抱住雌虫的后胸,并用前足的跗节紧紧抓住前胸背板两侧或背板与鞘翅的连接处。雌虫受到刺激后背负着雄虫爬行,而雄虫则紧紧抱住雌虫防止逃逸。待雌虫安静后,雄虫慢慢调整自身的位置,伸出红棕色阳茎,但最初只是末端抵住雌虫腹部末端,并不进入雌虫的交配囊,此过程持续1〜2s后,雄虫将阳茎完全进入雌虫的交配囊进行交配。此外,红棕象甲交配姿势除背负式外,少数可以相互拥抱交配,并可见雄虫伸出的交配器,但由于雌虫的反抗和不停扭动虫体,这种交配姿势往往极少能够成功。在无外界环境干扰时,尤其是其他成虫干扰时,红棕象甲单次交配时间均可达1min。红棕象甲虫体的大小并不影响其交配,且虫体的大小与其单次持续交配时间无显著相关性。产卵前,雌虫先寻找合适的产卵地点。首先不停地在寄主植物上四处爬动,在找到大概的合适位置时停留,然后通过口喙和触角来触探表面。确定合适位置后,即用口喙将植物表面刺穿形成小孔,最后调转身体将产卵器插入小孔中产卵。有时产卵后雌虫会用口喙将卵推入植物组织更深处。一段时间后,植物组织会分泌汁液,凝固后将卵覆盖或粘在植物组织上。但观察中也发现,如果所提供的棕榈植株组织比较幼嫩,红棕象甲不借助喙也可以直接将卵产入其中。红棕象甲的卵为单产,1处1粒。雌虫每刺穿1个小孔需1〜3min,每产1粒卵需2〜4min,雌虫平均每日产卵1〜2粒,多则3〜5粒。
       在既定的实验条件下,卵产后3〜5d便开始孵化。幼虫孵出后便开始取食并钻蛀。幼虫首先用上颚一点点将植物组织撕碎,靠身体的蠕动向前钻蛀和排除植物屑末。幼虫的钻蛀并无规律,一个钻蛀孔可存在多头幼虫。在幼虫密度过高时,幼虫会抢夺一个钻蛀孔,或尾随先前钻蛀的幼虫继续钻蛀。争夺钻蛀孔往往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幼虫钻蛀时身体只钻入一半时,尾随其后的幼虫通过上颚不停钳夹前幼虫的尾部,而被钳夹的幼虫会通过不停摆动尾部来摆脱幼虫的攻击,经过激烈争斗后,胜者会赢得钻蛀孔,而败者会离开重新钻蛀;二是当幼虫整个虫体刚进入钻蛀孔时,也会有其他幼虫来争夺钻蛀孔,由于钻蛀较深,往往争夺不成功。在幼虫钻蛀过程中,会伴随一系列的蜕皮行为。幼虫蜕皮时,首先旧头壳破裂,头部末端两侧有2根乳白色的带状物连接旧表皮。在整个蜕皮的过程中,幼虫通过虫体向前蠕动以及白色带状物施加给旧表皮的阻力完成蜕皮。并且白色带状物会随着虫体向前的蠕动而渐渐向后缢缩,蜕皮完成后会留在旧表皮中。
       幼虫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便开始采集纤维做茧化蛹。末龄幼虫首先通过上颚将纤维撕下,然后通过一层层缠绕将整个虫体包裹起来。在整个茧的过程中存在3种虫态,即预蛹(包含末龄幼虫)、蛹、成虫。虽然在整个过程中茧并没有明显的行为,但通过摇动或震动茧后红棕象甲在其中表现的行为,并结合茧的颜色和质地可准确判断茧中存在的3种虫态。将摇动的茧平放在手掌后,明显感觉到茧壳中的虫体某个部位(尾部)在进行有节律的摆动,可以判断茧壳中的虫态为蛹;同样的方法,发现茧壳摇动后里面的虫态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或动作,可以判断茧壳中存在的虫态为预蛹或成虫。但在整个茧的过程中,不同虫态下茧壳的颜色和质地也不同,预蛹存在时茧壳颜色较浅且质地松软,而蛹和成虫存在时茧壳颜色较深且质地坚硬。研究中还发现,摇动预蛹茧壳时,可能会发现茧壳中的虫体向前蠕动,这是由于茧刚建成,末龄幼虫受到震动本能的反应造成的。
       红棕象甲的自然生活史已被许多国家描述,主要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伊朗、西班牙、埃及等国家。红棕象甲完整的生活周期在各个国家的报道均不一致,菲律宾报道该虫完成一个生活周期仅需45d,而在西班牙需要139d。红棕象甲的潜在生殖率很高,造成了其世代重叠的现象。据Nirula的估测,一头红棕象甲雌成虫将在14个月里、4个世代内产生超过500万头幼虫。Rahalkar等(1972)和Abe等(2009)报道红棕象甲在印度和日本1年可以发生3〜4代,Salama等(2002)估测在埃及1年可以发生21代之多。而在中国,据报道该虫1年可以发生1〜3代。
       在相同的虫态下,20〜36℃下红棕象甲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下红棕象甲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423.03d,但在36℃下平均仅需要80.14d。且在所有的温度下,不同温度所对应的相同虫态除在28℃和32℃中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育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均呈显著差异。不同温度下甘蔗饲养的红棕象甲每个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不同。在各个虫态中,蛹和四至十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最低,分别为16.48℃和16.62℃。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7.41℃和 1590.72℃。温度同样影响世代的存活率,低温导致了较低的存活率。在不同的温度下,各个虫态的死亡率在28℃下最低。20〜36℃时,除36℃下卵的存活率较低以外,在其他温度下均有较高的存活率。
四、发生规律
       红棕象甲的活动具有季节性。据Vidyasagar等(2002)报道,红棕象甲在沙特阿拉伯的活动高峰期 为4〜5月,10〜11月为1个较小的高峰期。在埃及、以色列的活动高峰期为4〜6月。在印度一年有两个高峰期,其中10〜11月为最大高峰期,6〜7月为小的高峰期。覃伟权、黄山春等研究发现,该虫在海南文昌一年有4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4月底至5月初,第二个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底,第三个高峰期为10月中旬至10月底,第四个高峰期为11月底至12月初,其中,第二次高峰期为最大。红棕象甲在各国的活动高峰期不同,可能是由于各国的农业气候条件不同造成的。
       环境对红棕象甲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季节性的活动高峰期和低谷、温度对其发育的影响及湿度对其存活的影响。
       由于各国的农业气候环境不同,在不同月份通过聚集信息素或者具有活性物质的引诱物对红棕象甲进行诱捕,发现每个月诱捕的数量差异较大。表现为成虫活动高峰期一般岀现在高温月份来临前、高温月份、高温月份末。
       温度对红棕象甲的影响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发育进度以及适生范围。Salama和Hamdy(2001)研究了21.2℃和29.5℃下卵和幼虫的发育状况。发现卵在21.2℃下发育历期为4.9d,而在29.5℃下需要3.6d;幼虫在21.2℃和29.5℃下发育历期分别为90.4d和21.5d。且报道红棕象甲卵和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78℃和18.6℃,并在低于此温度下观察到了幼虫的冬眠现象。随后,Salama等(2002)报道了其成虫的最低发育阈值和最高发育阈值,为-2.3℃和45℃。黄山春等(2008)通过聚集信息素诱集红棕象甲发现,低温天气诱捕的虫数较高温天气少。
       湿度对红棕象甲存活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黄山春等(2008)通过聚集信息素对红棕象甲的诱集,发现雨天诱集的虫口数量明显少于非雨天所诱集的。Aldryhim和Al-Bukiri (2003)通过在林间采用滴灌和漫灌两种方式研究了红棕象甲分布情况,发现在漫灌试验处理小区受害寄主明显多于滴灌方式处理小区,并提出了土壤湿度是红棕象甲侵染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随后,Aldryhim和Khalil(2003)在干燥的泥炭沼、潮湿的泥炭沼及水中对红棕象甲成虫进行了存活实验。发现在干燥的泥炭沼环境下,成虫仅能存活 2.5d,而在潮湿的泥炭沼和水中分别能存活39.5d和23.5d。Al-Ayedh和Rasool(2009)将γ射线辐射后的雄成虫与雌成虫放置在相对湿度为25%、50%、90%的环境条件下,发现相对湿度50%和90%条件下的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孵化率均显著高于相对湿度为25%条件下所获得的参数。
五、防治技术
       (一)植物检疫
       加强检疫,切断传播虫源。一旦发现有红棕象甲为害的植株,应立即就地销毁。同时积极开展疫情普查,杜绝害虫引进。
       (二)农业防治
       及时清理棕榈苗圃里的垃圾及枯枝败叶,减少园内虫源。受害植株应及时救治,受害后无法救治的或已经死亡的植株,应及时清除、销毁,彻底消灭幼茎组织内各虫期的害虫。针对成虫喜欢在植株上的孔穴或伤口产卵的习性,尽可能减少人为制造的伤口或孔穴,如发现应用沥青涂封或用泥浆涂抹,防止成虫产卵。
       (三)早期声音探测技术
       红棕象甲生活隐蔽,早期为害难以发现,后期发现多数植株损伤较大或已死亡,运用声音探测可帮助我们提早发现受害植株,为保护受害植株争取关键防治时间。目前国内主要运用AED-2000L便携式声音探测仪对红棕象甲幼虫在蛀道中取食和钻蛀的频率采集和分析,从中找出其取食和钻蛀规律,可以用来监测红棕象甲的早期为害,以做到早期预防。
       (四)生物防治
       在红棕象甲发生区每667m2悬挂红棕象甲诱捕器1〜2个,每个诱捕器内悬挂聚集信息素1个,同时添加乙酸乙酯10mL作为协同增效剂,防治效果最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2)。
       (五)化学防治
       主要使用注射药液进行防治。防治幼虫时可向叶柄基部和树干内注射的药剂有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30%三唑磷乳油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500倍液、3%啶虫脒微乳剂1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也可用棉花蘸敌敌畏原药塞入虫孔,并用塑料膜密封熏蒸1周,连续3〜5次即有效。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