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技术

时间:2023-03-29 09:50:33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又称荔枝细蛾、爻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
       荔枝蒂蛀虫的寄主主要为荔枝、龙眼。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荔枝幼果和成果,幼果被害造成落果,成果期被害,果蒂与果核之间充满虫粪,造成“虫粪果”。在花穗、新梢期,也能钻蛀嫩茎和幼叶中脉,被害叶片中脉变褐,花穗干枯,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mm,翅展9〜11mm,触角约为体长的1.5倍。前翅2/3基部灰黑色,端部橙黄色,在翅的中部有1组由5条相间白色线构成的W形纹,两翅合拢构成清晰“爻”字形纹是该虫的最明显特征。
       卵:椭圆形、扁平,长径0.3〜0.4mm,卵壳上刻纹,三角形至六边形不等,有微突,纵向排列成约10列。初产时淡黄色,后转为橙黄色。
       幼虫:圆筒形,乳白色。老熟幼虫黄白色,体长8〜9mm,仅具4对腹足,臀板三角形。
       蛹:长约7mm,初化蛹时呈淡绿色,后转为黄褐色,近羽化时为灰黑色,触角长于蛹体,头顶有1个三角形突起的破茧器,似薄膜状。
       茧:扁平,椭圆形,白色透明,结于叶上,多在叶背。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
三、生活习性
       荔枝蒂蛀虫1年发生6〜12代。在福建1年发生6〜11代。在广东1年发生9〜11代,而在广西玉林1年可发生12代。世代重叠,主要以幼虫在荔枝冬梢或早熟品种花穗穗轴顶部越冬。各代历期15〜55d。在广西玉林地区,第一代发生在2月上、中旬至3月下旬,历期约44d,而第六代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历期仅15〜19d。成虫产卵前期2〜4d;卵历期,冬、春季为4〜5d,5〜10月为1.5〜2d。幼虫期,冬、春季为21〜30d,5〜10月最长,约13d,最短7d,平均10〜11d。蛹期,冬、春季为20〜26d,5〜10月为4.8〜9d。成虫期,冬、春季为5〜13d,5〜10月为4〜7d。
       荔枝蒂蛀虫成虫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静伏于树冠内枝叶上。蛹羽化后翌日凌晨交尾,交尾后雌蛾于晚上产卵,尤其喜在荫蔽、潮湿、通风透光差的树上产卵。产卵有明显的趋果性和趋嫩梢性,卵喜产在幼果中、下部,果实成熟前则产在近果蒂部龟裂片缝隙间。雌蛾一般选择在顶芽已经萌动的小叶主脉上、花穗轴的先端、荔枝果实表皮颜色由深绿色变为黄绿色和果蒂周围表皮岀现浅红色的果实上产卵。每雌平均产卵114粒左右。幼虫孵出后自卵壳底面直接蛀入果实内,整个取食期间均在蛀道内,虫粪也留在蛀道中。为害荔枝果实的幼虫自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即果核从液态转为固态),开始蛀入幼果核内,引致大量落果;为害近成熟的果实时,幼虫在果蒂与果核之间食害,果蒂与种柄之间充满黑褐色粉末状的虫粪,俗称“粪果”,不堪食用。
四、发生规律
       (一)温度
       温度对荔枝蒂蛀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15℃以下和30℃以上对其生存和繁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5〜8月的气温较适合其生长发育,其种群数量约占全年总数量的76.2%〜96.2%。如在广西玉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中旬,完成1个世代仅需15〜19d。
       (二)营养供应
       营养供应状况对荔枝蒂蛀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亦较大,它决定着荔枝蒂蛀虫的为害程度。如在荔枝、龙眼混栽区或早、中、迟熟品种混栽区,由于能连续提供较为丰富的适合于蒂蛀虫取食的食料,因而较易发生严重的虫害。同样,全年梢次多、抽发不整齐或冬梢抽发多,来年虫害将较为严重。
       (三)果实发育状况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与果实发育状况亦有密切关系。当荔枝幼果果皮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淡黄绿色、果蒂周围表皮开始出现红色时,或幼果果核种腔内含物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较易受幼虫蛀害;随着果实的生长,虫口数量增加,成熟期虫口数量最多。
五、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根据荔枝蒂蛀虫生活习性和发生为害特点,结合荔枝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荔枝生产过程中,釆取下列措施,可有效降低荔枝蒂蛀虫的种群密度。
       1. 控杀冬梢,降低越冬和第一代虫源  荔枝采果后,荔枝蒂蛀虫为害秋冬嫩梢,并以幼虫在冬梢中越冬。在暖冬年份,由于气温偏高,一方面对荔枝蒂蛀虫越冬有利,另一方面促使荔枝大量抽生冬梢,常造成来年荔枝蒂蛀虫偏重发生。因此,在暖冬年份加强控杀冬梢是大幅度降低荔枝蒂蛀虫越冬和第一代虫源的关键。具体方法是结合果园冬季清园,修剪病虫枝、枯枝、阴枝,同时在结果母枝的秋梢老熟后和花芽分化前,发现抽生冬梢,即人工或用5.2%烯效·乙烯利水剂1000倍液将其除去,降低荔枝蒂蛀虫越冬和第一代虫源,也可促进荔枝花芽分化。
       2. 及时清除果期地面落果和落叶,压低第二、三代荔枝蒂蛀虫种群密度  荔枝果期有3〜5个落果高峰期,其中第一个落果高峰期主要是由于雌花授粉受精不良引起,其余高峰期则主要是由于营养供应不足和病虫害造成。荔枝蒂蛀虫幼虫蛀果是引起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荔枝蒂蛀虫幼虫蛀入果实内为害,药剂防治幼虫较困难。但是,蛀果落地后,幼虫仍会藏于落果中一段时间,老熟后才爬出果外,在地面杂草和落叶上吐丝化蛹。可利用这一特性,从荔枝的第二个落果高峰期开始,及时清除落果和落叶,深埋或烧毁,可明显减少第二、三代虫源。
       3. 套袋防治果实后期荔枝蒂蛀虫  荔枝果蒂周围开始出现浅红色、果皮即将转色时,用荔枝专用袋套果穗,能有效防治果实后期荔枝蒂蛀虫及其他害虫的为害,同时避免了果实成熟期频繁用药,引起果实农药残留超标。
       (二)化学防治
       1. 确定防治适期  荔枝蒂蛀虫幼虫一旦蛀入果内为害,药剂很难控制,因此,用药剂防治主要是杀死成虫,而选准施药适期,是确保防效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预测,准确掌握成虫盛发高峰期及时喷药,保证防治效果。具体方法是于每次落果高峰期清除落地果时,收集5kg左右的落地果,带回室内,摊放在盆或桶中,撒上叶片或折皱的碎纸片,每天检查叶片或纸片,记录并收集荔枝蒂蛀虫蛹于广口瓶等容器中,用纸和皮筋封口。根据幼虫化蛹高峰期,加上蛹期天数,可短期预测本果园的防治适期。同时,结合室内观察,了解成虫的羽化进度,从始见成虫羽化之日起,每天观察记录成虫羽化数,当成虫累积羽化率达40%左右时,可确定是进入成虫盛发期,抓紧此时喷药防治,可提高防效。在利用室内荔枝蒂蛀虫发育进度预测防治适期时,也可通过收集和观察荔枝园树冠周围叶片上蛹的发育进度,配合预测。
       2. 选择药剂  果期用药一定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目前防治荔枝蒂蛀虫常用的药剂有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2%高氯·辛乳油1000〜1500倍液、52.25%毒·氯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20%灭幼脲水悬浮剂1000倍液等。注意不同类别农药应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3. 施药方法  由于荔枝蒂蛀虫成虫白天静伏在树冠内较荫蔽、潮湿、通风透光差的枝干上,因此,喷施药剂要特别注意喷到荫蔽枝干及地下杂草处。
       (三)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荔枝蒂蛀虫的天敌种类较多。据初步调查,寄生蜂主要有愈腹茧蜂(Phanerotoma sp.)、啮小蜂(Tetrastichus sp.)、蒂蛀蛾绒茧蜂(Apanteles sp.)、甲腹茧蜂(Chelomus sp.)、无后缘姬小蜂(Sphenolepis sp.)、扁股小蜂(Elasmus sp.)等。另外,还有草蛉、蚂蚁、蜘蛛和一些致病微生物等。这些天敌对荔枝蒂蛀虫的种群大小起着控制作用。化学防治时应选用对天敌低毒的杀虫剂,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前和釆果后少用药甚至不用药,减少药剂对天敌的伤害,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