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茶橙瘿螨的发生规律

时间:2023-03-03 13:22:38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茶橙瘿螨(Acaphylla steinwedeni Keifer)又称斯氏尖叶廮螨、斯氏小叶廮螨、茶刺叶廮螨等,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廮螨科。
       除西藏不详以外,茶橙廮螨在国内分布广泛,西自云南、贵州、四川,东至东部沿海及台湾,北自山东、河南、陕西,南至广东、广西、海南。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茶橙廮螨寄主种类较多,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梨、檀、漆树、蓼、苦菜等作物。在印度,Watt G.于1898年定名了一种茶树廮螨Phytoptus theae Watt,1903年Watt G.和H. H. Mann又将该螨更名为Acaphyl-la theae Watt(茶尖叶廮螨),该螨仅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Assam)、卡恰尔(Cachar)、大吉岭(Dar-jeeling)和杜瓦尔斯(Duars)等地。该作者在《茶树病虫害》(The Pests and Blights of Tea Plant)一书中指岀,此螨的背中部前后有两个瘤状突起,体浅红色,主要在茶树叶缘和主脉两侧加害,并特别指出此种不分布在中国。由此可见,此种(A.theae)与我国的茶橙廮螨不同。
       在我国,以茶橙廮螨为优势螨类为害茶树的报道始见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演变成为我国茶树的重要害螨之一。该螨体形小,发生代数多,螨口密度大,常给夏秋茶造成很大损失。
二、形态特征
       成螨:成螨体较扁平,纺锤形,橙黄色。体长为0.17〜0.19mm,宽为0.06〜0.075mm。喙长0.03mm,斜下伸。盾板中央有纵隆起,背毛长为0.004〜0.005mm。背中央具中脊,背环30个,光滑,腹环60〜65个,具圆形微瘤。
       卵:球形,半径约0.04mm,无色透明,有光泽,近孵化前色混浊。
       幼螨:椭圆形,长约0.08mm,宽约0.03mm,初孵化时乳白色,背盾板的饰纹和生殖器盖片未形成,体环不明显,经第一次静止蜕皮后即成若螨。
       若螨:卵圆形,长约0.1mm,宽约0.04mm,淡橘黄色,体环趋于明显,背部盾板饰纹已出现,但生殖区仅出现1对生殖毛,而生殖器盖片仍未形成,其他特征与成螨相似。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
三、生活习性
       茶橙廮螨年发生代数因茶区而异,长江流域1年发生20余代,台湾30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各虫态均可越冬,一般以成螨越冬居多,越冬场所多在成、老叶背面。在南方无明显冬眠现象,当日均温升至10℃以上时,即可开始活动繁殖。3月以后,生育速度加快,繁殖量加大,螨口数量逐渐增多。全年有1〜2次明显的发生高峰。如4月中旬以后少雨多晴,温、湿度适宜,第一高峰将提早出现,春茶后期即受其害。第一发生高峰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二发生高峰在8〜10月高温干旱季节,以第一峰为主。若全年只有1个发生高峰时,高峰期在8〜10月,以9〜10月螨口量最大。在杭州地区,茶橙廮螨1年可发生25〜27代。该螨世代历期:均温20.2℃为9.47〜10.47d,24.7℃为6.58d,29.2℃为5.43〜5.93d。各螨态历期:卵期2.1〜7.3d,幼、若螨期2.0〜6.4d,成螨期4〜7d,低温条件下可长达1个月,产卵前期1〜2d。茶橙廮螨的发育起始温度为(5.373±1.39)℃,完成1代的有效积温为(170.07±14.62)℃,成螨生长的过冷却点为(-25.44±0.5)℃。
       茶橙廮螨营大量孤雌生殖,每雌产卵少则20余粒,多则50余粒。卵散产,日夜均可产卵,每次1粒,产于嫩叶叶背,且以叶脉两侧凹陷处为多。幼螨孵出即在叶背栖息吸食,蜕皮2次经若螨变为成螨。蜕皮静止期内,数小时至10h不食不动。蜕皮后继续取食。茶橙廮螨在茶树上以茶丛上部最多,中部次之,下部最少,一般嫩叶螨口多于成叶,成叶多于老叶;在同一嫩梢上,一般以芽下二、三叶螨口数量较大,大多数栖于叶背。越冬螨口多集中在上部老叶,春茶萌发后渐向新梢转移,春茶期嫩叶上螨口较多。夏茶以嫩叶和春季留叶上螨口较多,秋茶除嫩叶较多外,春、夏茶留下的成叶都有较多螨口。在芽梢上,开始一般以鱼叶和第一真叶上螨口最多,随着芽叶的伸展,趋嫩转移,上部嫩叶螨口则渐趋增多。茶橙廮螨在田间的分布:早春呈高度聚集分布,呈现发虫中心,夏季则随螨量增大渐趋扩散。
四、发生规律
       (一)螨源基数
       茶橙廮螨越冬存活基数愈小,其发生最高峰日愈迟,当越冬螨口密度高,4月中旬以后雨少晴多,螨口高峰将提早出现。
       茶橙廮螨基数≤56.4头/叶时,对螨口正常发展无影响;茶橙廮螨基数>102.2头/叶时,随着螨口基数增大,螨口发展速度呈缓慢下降趋势;螨口密度达991头/叶时,呈急剧下降趋势。
       (二)气象条件
       气象因子对茶橙廮螨发生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小于18℃或超过27℃时,螨口发展减慢。平均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80%以上,茶芽全面伸展对其发生有利。冬季低温对该螨影响不大,将成螨和卵在-6〜-18℃极端低温条件下处理,仍有一定数量的存活和孵化。大雨或暴雨,尤其是暴风雨冲击之后,螨口急剧下降。但雨量小、雨日多,时晴时雨则有利其发生。7、8月炎热季节,日均温长期大于27℃,对其发生不利,并影响螨口高峰的出现,甚至影响整个下半年的发生。茶园坡向对茶橙廮螨发生也有影响,一般向阳坡发生较多,背阴坡发生较少。发生呈一年两次高峰的双峰型,一般以第一峰螨口最大,夏茶受害较重;第二峰螨口较少,为害秋茶。但是早春越冬螨口基数大小,关系第一峰迟早和能否形成。第一峰出现日期与1月总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两个因子显著相关,雨、湿因子数值越大,高峰期越迟,甚至到秋季才出现高峰,形成单峰型。早春螨口基数>0.5头/cm2,春夏形成第一高峰,全年呈现双峰。
       相对湿度在75%〜90%时,对螨口发展最有利;相对湿度达95%时,螨口发展显著减慢;相对湿度≤50%时,螨口停止发展甚至下降。螨口增长与降水量和降雨强度呈负相关。茶梢的嫩度对螨口增长影响较大,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成老叶的螨口平均发生量分别是一芽二叶的70%、55%、27%。日照对螨口增长无影响。
       (三)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间的叶片结构、生化组成不同,存在抗性差异,影响茶橙廮螨的发生。一般生长旺盛、芽叶较嫩的品种有利于茶橙廮螨取食繁衍。祁门储叶种叶较薄而软,芽叶较密,持嫩性较强,螨害严重;祁门119叶片较厚且脆,绒毛较多,螨害较轻。无性系品种福鼎大毫、云旗、金橘、毛蟹等品种,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小,茸毛密度大,表皮角质化程度高,同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高,抗性强,能控制螨口繁衍。反之,无性系品种菊花春、大叶云峰、碧峰、广水、竹枝春、碧云等敏感品种,螨口发生较多。茶树新梢中高含量氨基酸是控制茶橙廮螨种群发生的重要生化因素,施氮处理的茶树其自然发生的螨口数量比对照显著降低。
       (四)天敌
       茶橙廮螨天敌有多种蜘蛛、捕食螨、瓢虫、草蛉、褐蛉、花蝽等。安徽南部茶区优势种天敌为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食螨瓢虫(Stethorus sp.)、食螨廮蚊(Acaroletes sp.)也是常见天敌。7〜9月,螨口高峰期茶园中天敌数量相对较少,秋后10月天敌数量回升,螨口趋于下降。据报道,1头食螨瓢虫成虫每小时能捕食25头茶橙廮螨。
       (五)农药引起的螨类猖獗
       20世纪60年代初期,茶园中大量使用有机氯类(如滴滴涕)和波尔多液等农药控制蚧类(日本长白盾蚧、角蜡蚧、椰圆盾蚧等)害虫,但该类药剂对多种螨类的捕食性天敌(如瓢虫)具有强杀伤力,而对螨的杀伤力很弱,同时据国外研究证明,滴滴涕和波尔多液对螨类有刺激发育的效应。因此,在60年代后期,茶橙廮螨、茶叶丽廮螨、跗线螨等茶树害螨成为我国各茶区茶园害虫的优势种群。
五、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品种,冬季或春前修剪,可压低螨口基数,有助于推迟或削弱第一发生高峰;及时分批勤采,恶化害螨食源,有利于控制螨口数量。如在杭州龙井茶区,茶园釆摘早、釆得勤,致使第一高峰不明显,甚至不出现。茶园土壤施氮或喷施含氮叶面肥,对茶橙廮螨的繁殖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茶园螨害。
       干旱时喷灌。江西蚕茶研究所的试验表明,夏季结合抗旱,利用喷灌水的冲力,可冲掉叶片上附着的95.4%〜99.4%的茶橙廮螨,起到防治作用。
       (二)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特别是田间捕食瓢虫和捕食螨。此外,按每667m2人工释放6.8万头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防治茶橙廮螨,持续50d的结果表明,防效达81.40%。
       (三)化学防治
       加强田间调查,掌握在害螨点片发生阶段或发生高峰出现前及时喷药防治。
       防治指标:中小叶种茶树平均每叶螨口为17〜22头,或叶面上螨口密度为3〜4头/cm2,或螨情指数为6〜8。
       在茶树生长季节,药剂可选用99%矿物油乳油100〜150倍液(合每667m2500〜750mL,安全间隔期7d)、20%复方浏阳霉素乳剂(由浏阳霉素1份乐果3份复配而成)1000倍液(合每667m275mL,安全间隔期7d)、20%四螨嗪悬乳剂1000〜1500倍液(合每667m250〜75mL,安全间隔期10d)、73%炔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合每667m237.5〜50mL,安全间隔期10d)、10%虫螨腈悬浮剂2000〜3000倍液(合每667m225〜37.5mL,安全间隔期7d),药液喷洒至茶蓬上部叶片背面,注意农药的轮用、混用。
       秋茶采摘后用45%石硫合剂晶体150〜200倍液(合每667m2375〜500g,采摘茶园不宜使用)喷雾清园,可压低越冬螨口基数,减轻翌年螨害的发生。

附:测报技术
       (一)发生期预测
       根据越冬螨口密度、定点螨口消长调查及大面积螨口密度普查,结合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情况,参照历年资料,预测发生高峰期。
       (二)发生趋势分析
       当越冬螨口密度大,4月中旬以后晴多雨少,预示第一螨口高峰将提早出现。当定点调查的螨口数不断增长,有螨率达50%,平均每叶有螨2头以上,同时,大面积普查有螨叶达50%,螨口指数1.4左右,此后两旬日均温20〜27℃,旬降水量少于30mm时,即有大发生趋势。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