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茶奕刺蛾的分布与危害

时间:2023-02-03 09:32:37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茶奕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又称茶角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贵州、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台湾等省份,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
       茶奕刺蛾是茶树刺蛾类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幼虫取食成叶为害茶树,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茶奕刺蛾卵孵化后,初孵幼虫活动性弱,一般停留在卵壳附近取食。幼虫为多食性,喜食成、老叶。一、二龄幼虫只取食下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大多在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取食,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的枯斑;三龄后逐渐向茶丛中、上部转移,夜间及清晨常爬至叶面活动,被害叶呈不规则的孔洞;四龄起可食全叶,但一般食取叶片的2/3后转叶取食,大发生时则仅留叶柄,茶树一片光秃,影响茶树安全过冬及翌年的产量和品质,是茶树上的一大类重要害虫。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咖啡、柑橘、桂花、玉兰等多种植物。
       此外,茶奕刺蛾幼虫体上有毒刺,触及人体皮肤后引起红肿、疼痛,妨碍正常的采茶及田间管理工作。因此,该虫发生后不仅使茶叶产量和质量受影响,还给茶园管理带来不便。
       茶奕刺蛾在一般年份发生量少,为害所造成损失也较轻。但是在特殊年份有的茶区也会暴发成灾。例如,1962年浙江省上虞县茶场发生该虫,其中有4hm2茶园被食成光秃;1984年杭州市云栖路一带茶园该虫暴发成灾,有10hm2茶园片叶不留,其中部分茶园被迫进行台刈;1994年浙江省南湖林场茶园有10hm2第三代茶奕刺蛾为害成灾,到了 1995年为害面积竟达到50hm2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12〜16mm,翅展为25〜35mm。体茶褐色。触角暗褐色,栉齿状,但栉齿甚短。翅褐色,翅面具雾状黑点,前翅从前缘至后缘有3条不明显的暗褐色波状斜纹;翅基部和端部颜色较深;后翅灰褐色,近三角形,缘毛较长。
       卵:长1mm左右,椭圆形,扁平,淡黄白色,半透明。
       幼虫:共6龄。体长为20〜35mm,长椭圆形,前端略大,背部稍隆起呈屋脊状,黄绿至灰绿色;体背有11对、体侧有9对突起,突起上着生刺,在体背第二对和第三对突起间有1个绿色或紫红色的肉质角状大突起,伸向上前方,体背中部和后部还各有1个紫红色斑纹。背线蓝绿色,体侧沿气门线有1列红点。低龄幼虫无角状突起和红斑,体背前部3对刺、中部1对刺、后部2对刺较长(黄安平等,2009)。
       蛹:椭圆形,淡黄色,翅芽伸达第四腹节,腹部气门棕褐色。
       茧:卵圆形,暗褐色,质地较硬。结茧在土下。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
三、生活习性
       浙江、湖南、江西年发生3代,贵州发生4代,幼虫老熟后爬至茶树根际落叶下或表土内结茧化蛹,若茶树落叶多、土壤疏松,则就近结茧化蛹,反之则结茧较分散。入土化蛹的幼虫,其入土深度一般在3〜5cm,翌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下旬出现成虫。
       3代幼虫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盛发。且常以第二代发生最多,为害较重。茶树受害轻重,一般取决于上一代的成虫量,成虫量大,次代为害重,反之则轻。除成虫量外,气候条件及天敌因子对茶奕刺蛾种群的消长也有较大的影响。
       成虫寿命4〜5d,喜在黄昏前后羽化和活动,成虫羽化当晚即能交尾、产卵,产卵期2〜3d,主要栖息在茶丛下部叶片背面,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白天栖于茶丛内叶背,夜晚活动。卵单产,产于茶丛下部叶背,一般1片叶产卵2〜3粒。每头雌虫可产卵数十粒不等。卵经过7〜10d即孵化为幼虫。初孵幼虫行动迟缓,往往在离卵壳2〜3mm处取食,食量极少,主要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形成半透明膜状枯斑。四龄后食量大增,一般1d可食尽2〜5片叶,当叶片被食尽3/4时便转移为害。
       幼虫期一般长达22〜26d,一般蜕皮5次。幼虫老熟后,停食1〜1.5d,开始结茧化蛹。
四、发生规律

       (一)虫源基数
       茶奕刺蛾为害轻重主要取决于上一代的成虫量,一般以第二、三代为害较重。气候条件及天敌因子对茶奕刺蛾种群的消长也有较大的影响。
       茶奕刺蛾的暴发成灾一般都发生在第三代。吕文明等利用茶奕刺蛾的趋光性,用黑光灯定期进行全年诱蛾量调查,用全年各代诱蛾量来分析茶奕刺蛾暴发成灾原因,结果表明,茶奕刺蛾各代蛾量的变化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①越冬代少,第一代增多,第二代减少;②越冬代少,第一代增多,第二代再增多;③越冬代少,第一代减少,第二代再减少。其中只有第二种情况才有可能造成茶奕刺蛾暴发成灾,第二代蛾量的多少是决定第三代暴发成灾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决定第二代蛾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第二代蛹期和成虫羽化期降水量的多少,此时的降水量与第二代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32)。

       (二)气候条件
       茶奕刺蛾发生程度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降水量、气温、植被环境、耕作等都会对茶奕刺蛾种群数量的消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茶奕刺蛾结茧化蛹期,对气候条件特别敏感,土壤湿度大、气温在28℃以下, 有利于其存活。若遇高温干旱,其存活率明显下降。
       李金德等(1965)研究了卵在茶园中的分布密度与茶园树势的关系,发现台刈更新的茶园和茶树生长旺盛的新茶园中被产卵的茶树所占比例和平均每丛茶树卵粒数量明显高于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老茶园。

       (三)天敌
       天敌是影响茶奕刺蛾种群数量的另一重要因子。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和病毒。在天敌中,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制约作用尤为明显。一般田间罹病率为20%〜30%,高的可达70%以上。一般第二代茶奕刺蛾感染病毒较少,第一代次之,第三代最多。感染病毒的幼虫食量减少,发育缓慢,体色变为淡紫红色,虫体较软,死亡后虫体一触即破。有研究表明,从茶园采集的茶奕刺蛾幼虫,在室内饲养过程中发现棒须刺蛾寄蝇寄生于茶奕刺蛾。棒须刺蛾寄蝇(Chaetexorista palpis Chao)属双翅目寄蝇科,在我国湖南、河北、北京、山东、浙江、江西等省份均有分布,经在茶园观察发现,棒须刺蛾寄蝇的数量在茶奕刺蛾为害的茶园明显多于未为害的茶园。
五、防治技术
       防治技术参考扁刺蛾。

附:测报技术
       茶奕刺蛾预测预报技术主要有以下3项。
       1. 为害趋势预测    当第二代田间发生量较大,个别茶园局部出现重害状,且未发现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如8月当地气温不高,雨水较多,预示第三代可能大发生,或有暴发成灾的可能。
       2. 历期预测法确定防治适期    利用诱虫灯测得发蛾高峰期后,加成虫产卵前期(1d),再加卵历期,即为田间卵孵化高峰期。防治适期在卵孵化高峰期后加5〜7d。
       3. 卵孵化进度预测法确定防治适期    田间直接取样,定期检查卵的孵化进度,当卵孵化率达84%时,加4〜5d,即可开始田间防治。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