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病害图库 >

茶炭疽病的病原及防治

时间:2022-09-28 15:30:05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茶炭疽病是常见的茶树叶部病害。在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南、云南、江西、贵州、河南、台湾等省茶区均有发生。但以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发生较重。在国外,日本、印度、斯里兰卡、韩国均有报道,是日本重要的茶树叶病。一般多为害当年生成叶,尤以春秋两季发病为盛,严重时致茶树大量落叶,树势衰弱,影响翌年茶叶产量和品质。该病除为害茶树外,也为害油茶、山茶等近缘植物。
二、症状
       茶炭疽病主要为害茶树已展开的成长叶片,新梢上偶有发生。最初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迎着光看病斑呈半透明状,后水渍状逐渐扩大,仅边缘半透明,且范围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病斑沿着叶脉扩展成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由开始的焦黄色变成黄褐色至红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病斑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叶片健部分界明显。成形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受主脉限制,病斑常表现为半叶病斑。 发病后期病斑正面密生许多黑色细小突起的粒点,也就是病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盘。病斑上无轮纹。病斑部分较薄而脆,容易破裂,病叶最终脱落。与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相比,炭疽病的分生
孢子盘最小,排列较密。早春在老叶上可看到黄褐色的病斑,其上有黑色小粒点.这是越冬后期的病斑。还可见到水渍状扩展中的中期病斑。茶园中残留的两种病叶均是初侵染源。发病严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
香港宝典大全资料
三、病原
       茶炭疽病病原为茶座盘抱theae-sinensis (I. Miyake ) Moriwaki &• Toy. Sato» 异名: 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 I. Miyake],属子囊菌无性型座盘抱属真菌。病部散生的黑色小粒点是病原菌的分生
孢子盘。分生孢子盘圆形,直径为70〜150卩m,初埋生于表皮下,后期突破表皮而外露,内有许多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短线状,大小为(7〜20) (1.5-2.3)卩m,无色,单胞,顶端各着生1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梭形,细小,两端稍尖,无色,单胞,大小为(4〜5) 〃mX (1-3. 1) Mm,内含 1〜2个小油球, 茶炭疽病菌在16.5〜32.5°C均可生长。菌丝发育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27°C°致死温度53〜 54°C经30min, 一5笆经7h、~9〜一10°C经lh。pH 5左右最适宜其生长。
四、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者分生孢子盘在茶树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壤中存活越冬。翌年春天当气温回升至20°C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时, 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分生抱子主要借雨水传播或借采茶等人为农事活动而传播到叶片背面茸毛基部。在水滴中萌发侵入,10h后形成侵入丝侵入茸毛,经8〜14d潜育后,出现小病斑,经15〜30d扩展,形成10〜20mm大病斑,这时嫩叶已长成成叶。随后病菌经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弛子成熟后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当分生孢子传到叶背面时先黏附在茸毛上,茸毛的分泌物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该病菌只能侵染芽下第1〜3片嫩叶,因为老叶茸毛壁加厚,管腔堵塞,病菌很难侵入。由于病菌潜育期较长,往往在幼嫩叶片上侵染,而症状表现在成叶上,因此人们误认为病菌只侵染老叶、成叶。茶炭疽病菌还能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引起茶树叶片坏死,形成枯斑,类似于病原菌侵染形成的症状。
五、 流行规律
      茶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受气候、菌量、茶树长势、品种抗病性和肥培管理等因素影响,其中以气候条件为主导因素。
(—)温度、湿度
      茶炭疽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病害从20笆左右开始发生,25〜27°C最利于发病,温度低于15°C 一般不发生。在适温条件下,多雨阴湿是病害流行的首要条件。孢子形成需要高湿。在有水滴或大气饱和湿度下孢子才能萌发、侵入,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盘上的分生孢子一般具有胶质物,所以,分生孢子的分散和传播,同样需要在高湿和雨水中进行,叶片保持24h湿润,侵染率在60%以上。因此,该病在我国茶区一般除冬季和早春外,均可发生,而以春、秋季5〜6 月和9〜10月多雨期间发生最盛,高温干旱则不利于发病。多雨的年份病害发生也较重。
(二) 茶树长势和品种
       茶炭疽病的发生与茶树生长状况有关。一般台刈后抽生的新枝以及幼龄茶树,由于叶片柔软,水分含量高,适于病菌的侵染,因而发病重。冬季遭受冻害,排水不良,以及树势衰老的茶园病害发生也重。茶树品种间抗病性有很大的差异。薮北种在日本种植面积达3/4以上,易感病;龙井43在浙江省种植面积 很大,也易感病。在阿萨姆变种茶树上也能形成很小的圆斑,因此在印度等大叶种茶树种植地区发生较轻。云南大叶种、毛蟹、梅占、阿萨姆大叶种、台茶13、金橘等品种比较抗病。一般认为,大叶种茶树对茶炭疽病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由于茶炭疽病菌孢子由茶树叶片的背面的茸毛部侵入寄主,因此叶片背面茸毛短而少、茸毛管腔封得早的品种较抗病,而角质层薄、叶片软、第 一层栅栏组织稀疏、叶面平展、叶色浅的品种,较感病。
(三) 茶园施肥
       茶树施肥的种类和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比例,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作用。一般单施氮肥或缺乏钾肥,叶片生长薄嫩而柔软的,利于发病;增施钾肥或施用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比例适当的有机肥料,则发病较轻。
六、 防治技术
(一)加强肥培管理
       加强茶园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适量钾肥,勿偏施氮肥;雨季抓好防涝排水;秋冬季进行清园,扫除并烧毁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越冬病原。
(二) 台刈更新,更换品种
       对连年严重发病的老茶园可在春茶后采取台刈更新的办法来防治。将台刈下来的枯枝和地面落叶清出茶园并烧毁。台刈后的茶园要施足基肥,这样可有效防治病害。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在品种间的差异很大,因此在炭疽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种植抗病品种。
(三) 化学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茶炭疽病宜早,最好在夏、秋茶萌芽期或发生初期进行喷药。也可在病害发生期(6月 上旬和9月)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安全间隔期10d),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倍液(安全间隔期10d),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d),后两种药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在病菌已侵染叶片7〜10d后,仍有治疗效果。由于茶树炭疽病在我国秋季是一个发病主要季节,因此在夏茶干旱期结束后至秋季雨季开始前的喷药防治至关重要。在发生严重的地区,全年喷药2〜3次,可以控制病害的发展。日本在1975年推广苯并咪哩类杀菌剂防治炭疽病后,到1978年连续3〜4年使用10次以上的地区,已出现病原菌对苯菌灵和硫菌灵的抗药性。因此,必须控制此类药剂的使用次数,实行轮换用药,以防止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